找到相关内容149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修学佛法之感言(中)

    业处是指依禅修者性行差别而适用的各别禅修方法。共通业处在《清净道论》中,指出为:慈心观和随念,或者加修不净想。在《清净道论》的〈说地遍品〉和〈安般念〉一节等,提到行者在修习地遍、安那般那前,先“忆念...净相。   修习不净观可以暂时降伏贪欲,不致被贪欲占夺其心而破坏定力,使他能安稳、顺利地修行。   (4):行者可以作意思惟:“我必然会,我必然会。”行者思惟生命的无常,在不久的将来,自己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4454760.html
  • 乱世莲花——慧远大师(十二)

    虽然不是很长,但却是了解慧远思想的好线索。  念佛三昧是"禅定十"(十种禅定集中心念)的其中一种,(十种禅定集中心念是: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天、休息、安般、念身、)。它的具体方法...

    朱丹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3374333.html
  • 如何使生命中的每一刻变得有意义

    时刻。如此地练习觉知生命如此迅速地结束,越来越接近死亡及三恶道。 这样修持也有助于你正面临的问题:人际关系的问题,情绪问题,无论什么问题。无常立即断除贪着或嗔怒或嫉妒的问题;马上会有不可思议的平静...假立的房子等等。走路时对这种微细的缘起保持着觉知。 以无常观走路 你也可以在走路时观修念无常。每走一步,思惟你的生命正在结束,变得越来越短。特别是如果你走得快,你更能体会生命是如何迅速地结束。无论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5675591.html
  • 如何使生命中的每一刻变得有意义 ——梭巴仁波切开示

    接近死亡及三恶道。 这样修持也有助于你正面临的问题:人际关系的问题,情绪问题,无论什么问题。无常立即断除贪着或嗔怒或嫉妒的问题;马上会有不可思议的平静。而且它使你下决心即刻起修佛法,不浪掷人生。它...。 以无常观走路 你也可以在走路时观修念无常。每走一步,思惟你的生命正在结束,变得越来越短。特别是如果你走得快,你更能体会生命是如何迅速地结束。无论剩下多久的生命,它正如此快速的结束。每一步你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3776097.html
  • 密宗法义精要(一)

      目 录   密宗法义精要序   一、 人身难得   1.思维本体   2.思维圆满   3.思维喻义   4.思维数目差别   二、 无常   1.念外器世间无常   2.内有情世间无常   3.圣贤大德无常   4.天帝人王无常   5.变坏无常   6.法无定   7.决定至   三、观六道众生的痛苦   1.地狱   2.饿鬼   3.畜生...

    西藏根桑泽程仁波车

    密宗法义精要|密宗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12163028875.html
  • 《道次第》修学释疑

    ,首先是要把握本论的主要内容。从道前基础到下士道、中士道、上士道,每一阶段的学习内容都是由诸多问题组成。如道前基础的重点是如何正确闻法,暇满人身的意义,然后是依止法。下士道的重点是无常、三道苦、...在证得空性之前,主要是通过受持戒律,通过无常、三恶道苦的观修,使串习逐渐转弱,进而不起现行。《道次第》的业果部分就是告诉我们,从心念生起到形成生命现象的的因果关系。若将其中的轮回因果搞清楚,了知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75994940.html
  • 加行之二禅--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十三

    十个大原则、方法,大原则基本的,哪十个呢,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念布施、念天、然后安那般那,出入息,念身、休息、,随便你修那一个法门,都可以成道,这十法门,包括了一切,包括了禅宗、...老子坐在这里休息了,你能够盘脚坐在那里休息三天三夜,我就看到你顶礼膜拜了,休息。最后一个,随时做到的,所以我们上座我说呀,佛说的十念法,你们为什么打坐修行不能得定啊,因为你照佛法办,两腿一盘一上座...

    南怀瑾

    二禅|定生喜乐|南怀瑾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0811586062.html
  • 密宗法义精要序(1)

    西藏根桑泽程仁波车(佛爷)所著“密宗法义精要”这本书的内容,从“人身难得、无常、观六道痛苦,乃至依止善知识,皈依上师、三宝与发菩提心。”等都有详细说明,真是一本稀有难得的法宝,可以说是初学佛法的导师...曰:‘一思人身难得,即不敢休息。‘终身不动明王咒九百万遍。”其精勤策励为何如也巴祖仁波车求加持偈曰:“我得人身无义恒空过,我为佛子未如教修学;彼诸暇满精勤励力者,愿仗上师三宝共加持。”   二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049286.html
  • 中国文化与佛学(2)

    念天、休息、念身、出入息(安那般那)、。  十的方法,也是因人而异的方法。  譬如气功的锻炼,共有三百多种之多,但是不论那种方法,都不离开这一个鼻子。  小乘也有修白骨观、不净观等方法。  法门虽多,都是为适合不同人的性情和喜爱而分别的,属于不同的对治而已。  十  一、:世人都不愿意念,事实上头陀行都在寒林之中,即公墓荒冢之上,这是正统的佛法。  民国初年的净土宗大德,印光老和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452408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中的四无量心

    菩提道次最主要的差异,在于宗喀巴大师“以解脱道为本”的倾向,其“共下士道”以“”为入道之要门,虽然彰显了佛法超胜世间的出世教说,但是,这对于综贯成佛的菩提道次,未免过于重视“依声闻乘行而入大乘”为正常道。而且,“不,未尝不能熏修人天善业。这样的下士道,虽顺于厌离的二乘,但不一定顺于悲济的大乘道。”[2]是以,虚大师适应时代之机感,并揭示如来出世之根本意趣——“依人乘正行而趣向佛乘”,也就是摄...

    释传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347473.html